十年磨一剑,时下最火的短视频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7-11-03

转自澎湃新闻,链接地址: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7280

5.65亿和5.25亿,是今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和移动视频的用户规模,体量已经基本超过了欧洲加北美的市场之合;

2016年表现最抢眼的网络视频节目直播和短视频,2017年之后网络直播节目用户量增长走跌,而短视频依然保持40%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时短视频的用户观看时长和打开频率都在稳步提高,用户黏性正在大幅度的提升。

短视频作为一种流行在当下中国网络的影像类型,正在逐渐火热,那么短视频行业当下的发展如何,未来的方向又在哪?

9月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短视频沙龙活动中众多行业人士现身,探讨中国短视频行业当下的生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十年前就出现的短视频,为何突然火爆

事实上,短视频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十年前,很多门户网站就已经有大量的短视频出现,当时的短视频是做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GC(用户生成内容)的生产,更多的是以产品形态存在。不过,经历了十年发展,现在的短视频,则是以一个行业形态存在。

在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周晓鹏看来,如今的短视频,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新的行业形态,并成为内容创业的新风口,其因有三——网络条件的完备、视频采集生产软硬件普及,还有内容创意爆发的大环境。


1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周晓鹏

首先,整个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和成熟。十年前,大多数用户使用的是搭载2G网络和以物理键盘为主的手机,而如今主流的全屏化手机终端配搭4G网络和未来将要普及的5G网络,以及进一步降低的网络资费,都为短视频成为一个新的生态提供了条件。

其次,以前视频制作门槛高、过程繁琐,不仅要求专业的拍摄设备和专业的编辑软件,在上传到网络平台之后,还得平台去认可和推荐,而现在随着移动终端和编辑软件能力的加强,伴随着社区化媒体、社交媒体的出现,整个内容生产视频门槛在大大降低。用户可以随时用手机拍,在手机编辑之后,发到各个平台或者自己的社交平台。短视频制作的链路越来越短,也就意味着有更多人可以进入这个行业。

第三点是消费短视频的需求正在越来越强烈,无论是社交时代带来碎片化的消费需求,还是消费升级的需求,用户在看短视频的时候,希望看到越来越多有品质的东西。

面对这样的火爆的短视频生态,今年3月底,阿里大文娱将UC、优酷、土豆等旗下自媒体平台统一为大鱼号,并明确定位为赋能创作者的大中台,实现一点接入、多点分发,以大鱼号为核心,发力短视频行业新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全链路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周晓鹏表示:“大鱼号得到阿里巴巴的技术能力和数据能力支持,同时享有阿里文娱的生态资源,能够充分从内容生产、用户触达、商业化三个层面赋能内容创作者,大鱼号的目标,是要成为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素材库,粉丝站和淘宝店,要让创作者们在这里有独特的资源,有独特的沉淀,有独特的收益。”

剧本环境差,创意是短视频最稀缺资源

通过对多个平台短视频用户的大数据分析,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在现场发布了《2017短视频行业大数据洞察报告》。

报告显示,女性用户占比略高于男性,用户城市级别二线及以下城市公司白领职员比较多,三线以上学生占比越来越多。30岁以下用户是短视频受众的主力,使用粘性也更高。在视频网站土豆平台上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占比超过60%,其中19-30岁主力用户人群表现尤为突出。

同时,不同年龄段用户喜好的短视频类型、观看时间及互动方式也有明显不同:18岁以下青少年最热衷于游戏类,19-25岁用户热衷于追剧及动漫,而26-30岁青年人更加关注育儿类题材。

对于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参与沙龙讨论的嘉宾一致认为,短视频创作者的发展最终要靠清晰的用户洞察,尤其要满足年轻人复杂多样的内容需求。


2

不同年龄段对短视频类型需求各不相同

在沙龙上,有着千万级下载量和平均日消费时长30分钟的短视频应用APP“开眼(Eyepetizer)”,其合伙人王烨认为,好的短视频有六要维度:制作精良、风格鲜明、探索创新和新鲜势力。

关于新鲜势力的重要性,王烨举例正在热播的节目《中国有嘻哈》,她认为主流文化从来都是从亚文化慢慢延,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所去探索的方向和他们所形成的一些小群体,在未来都有非常大的机会放大成为主流文化。所以新鲜势力都是内容创作者和内容品牌应该关注的。

对于短视频行业最稀缺的资源,王烨用去年福布斯榜发布的YouTube前十名收入榜单举例,“十名里面有两位是游戏类和烹饪类,剩下的基本上是混合着微剧情、微综艺,还有脱口秀的东西,但目前国内短视频娱乐化的内容都不上台面,是因为剧本环境较差。可能我们的创作者,还没有从文本叙事、长篇叙事,转移到弄清楚怎么在一个很短的时长内,完成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叙事。”

短视频的发展瓶颈是商业化

短视频的风口之下数以万计的创作者和机构入场,每天都有数千万条短视频被上传至各大平台。对于当下火爆的短视频行业有什么困难,万合天宜CFO陈伟泓表示,“短视频行业目前的困难就是变现,这是行业的痛点,但他也认为如果行业如果有痛点,也就是机会。”

行业发展初期的流量红利快速消失殆尽,内容制作成本不断提升,商业化路径狭窄,形成了当下短视频从业者的冰火两重天。头部以外大多数创作者都面临运营和变现的双重难题,头部创作者收益不错,公司规模越做越大。但是整个新入这个领域的内容创作者和腰部、中部创作者,无论是从用户规模上,流量模式上,还是从商业盈利的对接上,其实都很艰难。

阿里文娱的周晓鹏认为,“实际上现在整个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增长达到一个瓶颈,整体的互联网行业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用户获取问题,用户获取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这是行业面临的问题,并且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有非常清晰成熟的关于短视频方面的商业打法。今年应该是一个教育市场的过程和探索市场的过程,明年在这里面应该会有一些新的模式出来。”

上述行业趋势印证了短视频创作者的生存现状,就是在商业化上抱团取暖,向更贴近广告主的垂直内容发力。目前,短视频的主流变现途径有平台补贴、广告植入、电商营销等。其中,广告植入和品牌定制视频等回报较好的方式,主要被头部内容占据。

未来短视频行业将持续碎片化发展,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或“专家生产内容)分发模式和UGC+(用户生产内容)社交模式的平台将长期并行,但最终都会走向社群化,CBNData的高级数据分析师张霄认为,“因为在社群里的用户,他们有相似的标签和兴趣,所以社群里面产生的内容,针对他们来说会非常精准,这部分用户他会有非常高的互动性以及黏性,针对这部分用户商业化的想象空间会非常大。所以短视频内容生产方向正在向组织化、垂直化和个性化发展。内容生产者从个体转向组织化机构化发展,MCN(Multi-Channel Network)模式在国内被快速复制。短视频内容正从泛娱乐化向垂直内容转型,搞笑娱乐类趋于同质化的内容占比逐渐减少,专注于美妆、美食、生活方式等垂直领域的创作者集中发力。”


3

短视频发展将由个体转向组织化机构化发展

对于聚合短视频创作者的视频网站、资讯类应用和社交平台,与会嘉宾都看好背靠大生态平台的短视频入口,认为单体短视频平台将面临更大风险及压力,CBNData还列举了美国视频平台YouTube的案例,在谷歌生态的支持下,YouTube估值从2006年“卖身”时的16.5亿美元,成长为估值至少900亿美元的巨头平台。

周晓鹏表示,真正把握住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群体和消费的用户是本质,短视频有没有价值和持久性竞争力在于能否让视频创作者和消费者沉淀在平台当中,这两点,是决定未来平台是不是能长久和它价值的所在。


4

国外短视频平台发展案例

对于短视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张霄认为,“随着市场走向成熟,短视频用户口味将更挑剔,视频平台应持续打造优质内容生态,完善内容分发方式,提升互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用户粘性。”

未来的短视频行业经过残酷的洗牌,是否会复制长视频的行业格局,成为几家生态巨头的竞技场,或许不久就会揭晓。